皮肤扩张技术(五) 注液扩张

2020-05-14 23:29:18
#其他

我们知道扩张器刚开始埋置到皮肤下面时是空的,只有向扩张器内注射液体,通过膨胀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皮肤才能够扩张,产生“额外”的皮肤供医生修复用。

刚开始的时候,供注射用的注射阀门(又叫注射壶)是和扩张器一起埋置在皮肤下面的,但每次注射时都必须穿刺通过阀门表面的皮肤,病人感到疼痛是必然的,特别是小孩子更是如此。完成扩张要注水几十次,意味着疼几十次,到了扩张后期,孩子会恐惧到医院注射。阀门内置就只能由医生或者护士进行注射,病人就要每周去一到两次医院,非常不方便。

针对上述情况,很早就有医生尝试把注射阀门放在外面,但阀门外置的技术一直没有流行开来,主要是医生们担心阀门外置后容易发生感染,因为阀门外置时,导管穿出皮肤的部位是个小口子,和里面扩张器周围的伤口是相通的,扩张器周围的伤口总是会有一些渗液,容易通过导管周围的口子流出来,病人护理起来不太方便,细菌也有可能通过这个口子逆流进入扩张器周围,医生和家属担心有引发感染的风险。

我用扩张术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耳再造的孩子,看到他们每次注液时的痛苦和恐惧,于是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把注射阀门外置,通过几年上千例的观察,发现阀门外置后感染率并没有增加,因此,现在我几乎所有用扩张术的病人的阀门都外置了。

阀门外置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注射的次数、减少每次的注液量。以往阀门内置时多数是每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液量比较大,有可能一次注水太多而压迫表面的皮肤,导致表面皮肤的坏死和扩张器的外露,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非少见。阀门外置后因为患者免于疼痛,可以每天打水一次,甚至两次,这样少量多次的注水方式更接近生理状况,避免一次注液量过大而造成皮肤坏死的发生。

阀门外置的另一个优点是不需要住在医院或者医院附近让医生护士打水,而是回家由病人家属、甚至病人本人打水,这样患者可以正常上学或者工作,对患者工作和学习的干扰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向扩张器内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价格很便宜,也很容易获得,注射器现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学习注水的方法很容易,护士教一次,家属就会了。

大部分孩子注水期间上学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去上学,很多家长担心扩张器会被碰破,实际上可能性很小,万一扩张器破了更换也很容易,家长不必太担心。

不论扩张阀门内置还是外置,扩张器周围感染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发生感染,因为有伤口内外相通,容易放置引流管对扩张器周围进行冲洗和引流,治疗起来更加方便。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