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是在思念和愧疚中度过这二十多年岁月的。
据母亲讲,她是在老家的土炕上生的我,接生的是邻居家的一个亲戚。那时候母亲只有二十岁,我是头胎,生的很不顺利,母亲的肚子疼了一夜,我才很不情愿的来到了这个世界。
幼年的我并不好养,据说不停的生病,常常搞的初做妈妈的母亲措手不及。
后来母亲又给我生了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我们之间相差也就一两岁,一屋子的小孩子,个个都很调皮,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叽哩哇啦,不是这个喊就是那个叫,弄的母亲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母亲从早到晚照顾我们兄妹五人,累的常常直不起腰来。不过,虽然很累,童年的记忆中,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自打我记事起,母亲总是忙个不停的操持家务,天不亮母亲就要爬起来生火做饭,父亲要下地干活,地里的活都是重活,早饭要吃饱才能有力气。
深夜母亲总是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缝补我们兄妹们的衣服,因为家里贫穷,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两件衣服,山里的孩子一个个调皮捣蛋,又要帮父母砍柴做家务,免不了把衣服挂烂,而母亲又是一个极要强的人,她总是要连夜把破烂的衣服补好。
所以,我和弟弟妹妹们虽然穿的旧,但母亲总要让我们穿的整洁,她的理由是不能让邻居们笑话我们。
母亲在家养育我们兄妹五个孩子,父亲下地干活,父亲和母亲相敬如宾,他们之间很少红过脸,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家中总是飘出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因此,虽然小时候家里日子过的很清贫,但我的童年记忆里都是幸福的时光。
母亲平时特别忙,很少有时间特意关注哪个孩子。不过自从家里来过一个算命先生后,母亲对我的关注度似乎超过了弟弟妹妹们。
那时候我在上小学,有一天放学回家时看到家里来了一个陌生人,实际上那是一个讨饭的人,那时候的中国农村经济普遍落后,不少地区的农民日子过得总是青黄不接,农民在收割庄稼前的几个月外出讨饭是很常见的事。
虽然我们家的饭够吃,但日子也过的紧紧巴巴。母亲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每当有讨饭的人到我们家,她都会给他们一个馒头或者一小碗面,有时候还会让他们进到家里给他们水喝。
那一天来讨饭的人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虽然也是来讨饭的,但是打着算命的幌子。我放学回家进屋后,他端详了我几眼,便对我母亲说,你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做大官,并很肯定的说我开始做官的年龄是二十三岁。
算命先生的话似乎触动了母亲的心,母亲从来没有让我做官的想法,但她一直很希望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过上城里人过的好日子。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在我面前说:“或许你将来真的会很有出息。”说这话的时候,母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
或许以前母亲很少考虑过孩子们的未来,因为在那个年代,农民的孩子就是种地,不可能有别的出路。
但我的伯父和姑姑都因为在文革前读过书而进城工作和生活,母亲对此一直很羡慕,特别是在我一两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母亲去兰州的伯父家住过几天,城市的生活似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知道自己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但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一辈子留在农村种地,她觉得农民的日子太清苦。
如果以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对于母亲来说只是一种幻想的话,那个算命先生的话似乎点燃了母亲的希望,从此以后母亲对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关注。
母亲只念过一两年书,识字并不多,只能勉强看懂报纸上简单的文章,母亲因此很理解读书少的人的痛苦。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年年都是班上考试成绩第一名的孩子,所以母亲从来不为我在学校的学习操心,但她一直关注着我在家里读书的事,那个时候的学校一般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后就是孩子们自由玩耍或者帮家长做家务活的时间。
我和别的孩子有点不同,做完家务活后常常借来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阅读,其中大部分是大部头的小说,母亲看着我如饥似渴读书的样子,脸上总是有一种很满足的表情,仿佛读书的不是我,而是她自己。
当时我们村子里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点的是煤油灯,平时为了省钱,母亲晚上做针线活的时候会尽可能把灯芯压低,但当我晚上在油灯下读书的时候,她总是要把灯芯挑亮,从来没有考虑过我通宵达旦读小说时消耗了多少的灯油。
那是她一个鸡蛋、一个鸡蛋收集起来后换来的,这很有限的鸡蛋是给重体力劳动父亲补充体力用的。
我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十五岁那一年考取了大学。那时候的升学率很低,上大学很不容易,何况我考上的是重点大学。
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孩子,乡亲们在赞扬我的同时也赞扬母亲育儿有方,母亲也对此很骄傲,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中间似乎母亲的脸上最有光。
等到我准备好行李要离开家到西安上学的时候,母亲似乎才意识到我外出读书不仅仅是一件荣光的事情,她有可能很久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了,高兴之余母亲的脸上又多了一些惆怅。
对于最远只去过一次兰州城的母亲来说,西安就像在另外一个星球之上,遥不可及。
那时候没有电话,更不要说视频了,我和家里唯一的联络方式是每月的一封家信,我可以猜得出母亲每次读我的信时那种高兴的模样,虽然我在学校里的生活并不都是愉快的,但信里讲给父母的全是快乐的事。
我离家的那一年只有十五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尽管每月有我报平安的家书,但自打我离开家外出读书之后,母亲还是想我想的要命。
我读的是军校,每年只有暑假,没有寒假,因此,我一年只能回一次家。母亲非常担心我,因为她对我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毫无概念,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在思念儿子的同时,她总是担心我在外面受委屈。
因为过于思念和担心我,母亲通宵睡不着觉,我离家的时间越长,母亲的思念越重。虽然离学校放暑假只有一个月了,我很快就可以回家了,但母亲实在是等不及了,整天念叨着我。
无奈之下,父亲给我母亲和小姨各买了一张火车票,让她们坐火车到西安来看我。待母亲到了西安之后,看到我不论吃住都比家里好了很多,读书的条件也很好,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母亲自打到西安看过我一次之后,再也没有担心过我在城市里的生活,相反,她倒是羡慕起我在城里的生活,幻想着有一天她也能和父亲到城市的楼房里和我一起过日子,按照乡亲们的话说,随儿子到城里享清福。
实际上母亲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她并不是要来城里过富裕的生活,而是只想在儿子的身边生活,每天可以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恐怕是全世界所有母亲的心愿。
我大学毕业后不久,母亲就催促着让我找对象结婚,但那时候城乡之间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乡下的父母到城里儿女那里生活的各种笑话和尴尬故事也不断传回了农村,母亲提起想到城里和我一起生活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后来,她慢慢放弃了来到城市里和我一起生活的打算。
等到我有了孩子,母亲即使不想到城里来,我也得把她拉到城里来。
起初,她给我找了诸多不方便到城里来帮我看孩子的理由,等到我说这是你孙子,你不来看谁来看时,母亲也就答应了来帮我看孩子的请求。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经济收入也不高,我的工作非常忙,母亲来到城市和我们住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城市的生活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好,母亲的脸上就再也难觅笑容了。
这期间,母亲的腹部常常感到疼痛,平时她都会忍住不说,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会向我唠叨一两句,说自己胃疼,我以为是我们的饭菜不合她的胃口,也就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她疼的受不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肝癌已经到了晚期。
虽然我是医生,却忽略了母亲的健康,待到查明病情时已经晚了,况且治疗费用又特别昂贵。
因为我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给我母亲减免了一半的医疗费用,但几次治疗之后,母亲就提出要回老家了,她不愿意在经济上给我们更多的拖累。回去不久,母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离世的时候只有五十岁。
母亲离世之前交代我要尽力照顾好父亲和弟弟妹妹,我后来都努力去做了,我不敢说自己做的很好,繁忙的工作只是一个理由,我常常觉得在父亲那里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孝心。
我虽然实现了母亲希望我到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梦想,也多少算有了一点出息,但母亲想和其他人一样在城里幸福生活的梦想到她去世都没有实现。
二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母亲,我心里总是有一种愧疚和不安。
今天是母亲节,我却再也不能为她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