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最让我担忧的是整形外科的未来

2020-05-14 23:30:36
#其他

几天,在遵义会议上,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学科融合”,而我最关心的是整形外科诊疗范围的缩小和市场的丢失。

昨天我分析了整形外科“阵地”不断丢失的原因,主要将目前这种状况归咎于大环境的变化。但实际上,最让我感到忧虑的,是整形外科专科医生培训的不规范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迟迟不见落地,从长远看,这是导致整形外科竞争力弱化最关键的因素。



整形外科的诊疗范围不断受到其他学科的“掠夺”和“蚕食”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的整形外科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但其他国家的情况比我们要好很多。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有专科医生准入制度,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整形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整形外科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拿到整形外科专科医生证书,才能成为整形外科医生。而老百姓做整形外科手术,不论是美容还是修复重建,多数还是相信有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证书的医生。


中国还没有专科医生准入制度。从理论上讲,任何医生,只要有执业医师证书,从事任何医疗行为都是合法的。有些地方用医生的职称证书管理医生的执业范围,但各地情况不统一,整形外科医生拿的职称证可能是整形外科,也可能是烧伤整形科,更有可能是大外科。这种状况导致很多其他专业的医生进入整形外科领域工作。



与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缺乏相对应的是我国专科医生培训制度的缺失。国人学习外国人,引进了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搞得不伦不类。并且只搞了个普通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专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迟迟没有搞起来,本来国际上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还要在国内搞试点,耽误了不少时间。

现在我国的整形外科医生大概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科班出生的整形外科医生这些医生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医院,在做住院医生的同时读研究生,相当数量的人还有留学经历(不过多数为实验室工作经历),可以说,这一部分医生经历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但由于我国的教学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医生水平也就差别很大,并且非常遗憾的是这类医生的数量有限。



第二类医生是在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非教学的公立医院工作。这些非教学医院的整形外科多数规模比较小,很多是烧伤与整形在一起,一般是师带徒式的教学方式。除少数单位外,多数机构的医生自我培养能力弱,这些单位的医生多数要到大型教学医院中整形外科比较发达的科室进修学习一段时间,过去通常是一年,近年来则由于种种原因多数缩短为半年。这类医生在公立医院中占多数。

第三类医生是短期进修后转行的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其他专业的医生,包括内科医生,到整形外科进修学习三个月到半年后进入民营医院工作,这些医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很不足,导致现在很多美容手术返修率很高。

第四类医生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民营美容医院做“医助”的年轻住院医生。这些医生绝大多数每天接触的只有双眼皮、鼻整形等常规美容手术,操作机会有限,缺乏大外科基本功的训练,更缺乏整形外科修复重建知识与技术的培训,简单的模仿上级医生做美容手术。从长远看,这批医生的竞争力会很弱。

现在中国的民营医院中后两种类型的医生占大多数,导致这些医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美容手术,加上制度的限制,这些医生既无能力又无机会做修复重建外科手术。

总之,导致中国整形外科的诊疗范围被其他学科蚕食的原因很多,但整形外科医生的能力弱化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但遗憾的是医生们和行业学会(协会)缺乏真正的话语权,改革最终向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从表面看,这是行业的不幸,但实际上这是广大患者和求美者的不幸。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郭树忠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