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不是的医改
改革历来是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医疗改革也不例外。
医疗服务是个极特殊的行业,最大的特殊性是这个行业事关人的健康和生死。而人把健康和生命看得最重,因此没有比看病这件事更受人们的重视了。
医疗行业的另外一个特殊性是其花费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看病花的钱取决于病的轻重,可能少,但也可能多,有时候多到很多人没法自己负担的地步。也因为如此,全世界绝大多数医疗费用是通过医保公司支付的。
医疗行业还有一个特殊之处是人人需要,生老病死是人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像其他消费那样可有可无,人一辈子都离不开医院和医生。因为上述原因,各国政府都对老百姓看病这件事管控得很严,即使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医疗行业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容许自由定价和收费。
也因为上述原因,老百姓对医疗这个行业向来满意率不高,最大的不满意源于看病贵。
而医生和医院的满意率也向来不高,主要是政府的监管过于严格,医疗服务不像其他商品,缺乏自主定价的权利,医生们做手术和治疗收多少钱自己常常说了不算。
医疗实际上是医生(医院)、投保的老百姓、保险公司、医药公司以及政府相互在利益上进行博弈的一个行业。
因为相当数量的保险费来自政府,因此,政府绝对不是简单的利益调节人,而是利益博弈的参与者。
老百姓、保险公司和政府想少花钱看好病,医院和医药公司想多挣钱。
而对于谁负担更多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政府和老百姓(自费部分)相互之间也在博弈。
博弈的结果就是忽左忽右。
主张老百姓自费的比例低,交的医疗保险费少,政府负担的多一点,让医生和医药公司少挣一点,这叫更注重公益性,是左派的观点。
主张自费的比例高一点,医保费用缴纳的多一些,让市场调控的机会更多一些,让医生们按劳取酬,使医疗行业服务的效率更高一些,这是右派们的观点。
由于利益的博弈,政策总是忽左忽右,我国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但无论哪一轮博弈的最后,都是医生被夹在中间,左右不得,且话语权很有限。
让所有的利益攸关方都满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医改的最高境界是各利益攸关方相对满意,没有哪一方特别不满意。
而主持医改的人必须看明白医疗行业的本质,特别是背后的利益逻辑关系,才能调整好各方利益,让所有参与者相对满意。否则,哪一方的声音大就向那一方偏,导致来回拉锯,左右摇摆,也就导致左右不是,负责医改的人也很难获得满意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