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心语】医身 医心 医世间
对于瘢痕的治疗,多数人会认为,皮肤平滑,颜色恢复,就算修复完成了。但事实上,这只是瘢痕治疗的一部分。“对于瘢痕,99%的人都会有所介意。”无论瘢痕是长在暴露面还是身体其它不易裸露的部位,当事人自己心理上都会有不适感。“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瘢痕在衣服里面不易被察觉,就无所谓,其实这种心理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瘢痕,成人尚且难以承受,对孩童就更加会造成身心的双重伤害。本期我们就请到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傅春胜院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连召教授对“如何对瘢痕患儿的心理创伤开展心理援助?”展开讨论。
精彩瞬间
对于灾难后会造成的心理症状,傅院长介绍:灾难后的心理症状一般会持续一周,出现恐惧、焦虑(失眠多梦)、盗汗等等;如果症状时间延续,就会发展成灾难场景重现,过度逃避,过度警觉,易被声音吓到的情况,难以正常生活。因此,灾后的心理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参与汶川地震救助的心理专家之一,他对这类心理问题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治愈经验。
灾后心理问题的五个时期
1、否认期:很多人会固执于否认期,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2、愤怒期(1个半月左右):将不幸归于外界;
3、抑郁期:因外界的反馈,将不对归于自己;
4、接纳期(5个月):自我恢复,自我调节;
5、恢复期:认识自己,想要融入社会,积极解决问题。
要注意的是:愤怒期的人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因此这一时期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倾听他们的诉说。这里提到,伤医事件多数人就属于愤怒期的阶段,故医生更需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对于解决一些突发事件还是比较有用的。
这期我们重点的关注对象——瘢痕患儿
结合王连召教授临床实际碰到的情况,傅院长作了更多的表述:创伤后期,比较多孩子的表现是自卑,沉默不说话。因此,对于孩子童年的创伤,心理干预越早越好,可以帮助他们重塑价值观和希望。特别是烧伤患儿,除了瘢痕,最大的问题在于再次伤害、再次手术、再次移植。所以,孩童受伤,在心理治愈的考虑上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第一、最重要的帮助建立关系:
1、关心孩子,让孩子学会倾诉;
2、在诊疗中给孩子一个信息——我们是一起的,我们会一起度过困难,做好孩子的心理引导;
3、给予孩子信心,关爱的持续性。有了信心、希望,这样患儿的身心健康就比较容易恢复。放下偏见的沟通和交流,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第二、孩子受伤会造成一些家长的心理创伤。因此需要指导父母如何照顾孩子:
一个患儿的不测是一个家庭的不幸。对于家长来说,会不停的内疚、否认、自责、悲观,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健康的家庭会产生一种愤怒感。所以家长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学着去理解孩子,安抚孩子,给孩子建立一个稳定的安全感。
第三、受伤以后的孩子,他对于一些治疗会表现的很惊恐,这时医护人员应该做到的帮助是:
1、真实的表达:让他对手术有认识,知道术后他能得到什么;
2、放松的方法:做深呼吸,让他接纳,自己接受治疗;
3、真诚的交流:跟他交流5分钟,建立之间的信任。
想了解王连召教授的临床故事,您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后,您自会有收获。
嘉宾问答环节
Q
请问傅院长,碰到极端患者怎么办?
傅春胜
院长
做到换位思考,更多的让他去表达,而不是解释。尽量帮他去做他想做的一些事情(因为他的思维到了一个极致,他就认为这个事情必须这样做,你必须帮我这样做)。
Q
请问如果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是否必须在接受期才能开始?
傅春胜
院长
不一定非要接受期,可以跟他解释这个手术给他带来的意义和价值,主观还是需要考虑利于身体的治疗。
Q
从您的角度看,我们手术会不会也造成一些心灵创伤,患儿太小会不会有影响?
傅春胜
院长
这是肯定的,患儿越小造成的创伤越大。可能出现惊恐发作,对于小患儿最好做一些肢体接触,抚摸或者是安慰,对患儿的心理都是一种修复。
建议,学会每天3分钟治疗:
拥抱3分钟,建立安全感;
倾听3分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陪孩子玩3分钟,增加孩子创造力,转移孩子的疼痛感。
嘉宾主持
王连召教授在节目后,也表述了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的感触。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健康是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作为整形外科医生最主要的还是改变创伤后瘢痕病人外观的畸形,让他恢复相对正常的容貌;但如果只是改变容貌可还带有畸形的心理,其实对于患者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结果。因此,真正的瘢痕治疗还是希望能够让患者回到原来的生活,这是现代整形外科医生值得关注的。
医者,既可医身也可医心,医身者让人身体健康;医心者让人内心坚强。中国瘢痕医学网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让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瘢痕的伤害,让医生和患者更好的面对瘢痕问题,笑对生活。
如果您觉得本期内容有价值,欢迎分享给其他医生和患者朋友!
长按关注
中国瘢痕医学网
点
这里“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整视频。无需积分、密码,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