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你的疤痕是增殖性疤痕吗

2020-04-26 14:19:45
#其他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增殖性疤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增生性疤痕,多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
临床表现
增殖性疤痕在早期时局部肿胀硬结、充血。表面为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覆盖,底层则有较少的胶原纤维和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中有极度的血管神经性活动,血管扩张,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这种疤痕高出体表,在早期时,局部增厚变硬,毛细血管极度充血,呈现红色或紫色。病人的主要感觉是局部痒痛难耐,晚间在被褥中或肢体下垂时尤难忍受。这种急性增殖现象在经过相当时期后就逐渐消退萎缩,局部充血改善,组织变软平坦,症状亦大部消失。


这种增殖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6个月后开始消退;但这并非绝对规律,有些严重的病例往往在创伤愈合后1~2年,疤痕尚在充血增殖状态中。大面积的增殖性疤痕肥厚而硬,有时可厚达1 —2厘米以上,但与皮下深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疤痕组织本身的收缩性较萎缩性疤痕为小。故一般发生在躯干、四肢、肩背等部位的大片增殖性疤痕都不致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常可等待它自然萎缩而毋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手背、手腕、颈部、以及关节部位的大块增殖性疤痕,由于它坚硬厚实的特性,产生类似夹板的固定作用,对手部及关节活动功能有极大妨碍,时间过久还可以引起关节僵硬及畸形,因此必须予以早期切除及植皮。面部的增殖性疤痕,除有痒痛及挛缩等扰人症状外,还损坏了正常容貌,亦常有手术治疗的必要。采取较厚的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在创面愈合后通常也产生此类增殖性疤痕,成为临床上处理的难题。
产生的原因
疤痕产生增殖反应的原因尚未十分清楚。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这类病变。外来因素中以异物为主。此种异物如尘土、医护人员手套上的滑石粉末以及棉花纤维等,如沾染创面后就可以成为刺激因素,引起疤痕增殖反应(一般酸碱物烧伤造成的疤痕增殖常较水火烫伤者为烈)。皮肤组织内毛囊、皮脂腺等细胞破坏后所析离的角质素是一种内在性异物。前者是可以防止的,而后者是组织破坏后的自然产物,目前尚难处理。此外,感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创面感染愈严重,则愈合后疤痕的增殖现象也愈严重。

增殖性疤痕常出现于幼年儿童及青春发育期前后,这可能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有关。在大面积深Ⅱ°烧伤时,大多数病人在进入创面愈合后的休养期中,体重增加,皮下脂肪逐渐增生,这时表面的疤痕组织为内部的持续性压力所刺激,就会普遍产生增殖反应。前胸的深Ⅱ°烧伤都有增殖反应,这与呼吸运动的刺激有关。相反,背部的疤痕增殖较少见,即使发生也较早平坦萎缩,这是由于背部平卧时经常压迫疤痕促使更早退化之故。外科手术切口缝合后所出现的线状疤痕增殖,除与两侧组织张力有关外,还与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是否精细、手术技术是否轻巧细致,以及有无感染,是否早期拆线等因素有关。此外,我们也观察到某些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全身疤痕柔软平坦,毫无增殖反应出现,这可能是由于烧伤早期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总之,疤痕增殖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做许多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方能使这种常见和造成病员异常痛苦的病损得到理想的处理。

美大夫
1、截图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该二维码
2、关注美大夫公众号
3、添加 王连召 为好友,与医生本人咨询沟通
推荐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