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照拾忆
最近我院要进行建院60周年的院庆,需要收集一些有意义的照片来展览,作为一名大医院的小医生,翻找出以前在美国学习时候的照片,记忆重拾。
能够去美国学习是梦寐以求的,选择密西根大学也是机缘和巧合,后来得知是神的拣选。
美国的医学教育和我们有些不同,4年的大学本科,以基础医学为主,然后再申请医学院,能够直接申请上的算是牛人或是幸运的,很多需要先跟一名知名教授做research发几篇文章加上教授的推荐信,才够格去申请医学院,所以能读上医学院也算是一种能力的象征了。
申请上医学院后,4年医学院读完就是医学博士,没有硕士这么个学位。前两年以医学院为主,后两年以医院里的实习为主。4年的医学院读完了,过了执业医师执照的前两步,然后申请做住院医师培训,过程非常艰难。但是他们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因为没有住院医师的培训,还没有当医生的资格。能够申请到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几个牛的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也是非常非常的艰难的,属于几百个优秀人才里面挑2-3人。
6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完了,再选择一个方向做一年的fellow的培养,再考过了最后一个阶段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就可以当医生了。这样的一个教育体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几个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摸索,逐渐在全美展开和实施的,整个国家就这样一个培养模式到现在,不像我们的多变模式。
当时去这么一个国度,非常想考一个学位,想能不能一下子考下美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然后发现把所有的书买来摞起来一看至少一米的高度,全英文的,只把单词一个一个背下来就不知道要几年时间,还要把绕口医学名词熟背如流。尝试了几个月的白天做临床工作晚上回家熬夜背书,发现相差甚远,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转而开始专心学习和接受他们的住院培训,踏实的亲身经历了他们整个住院医师的培训机制和教育系统,完整体验了他们是如何培训一名合格优秀的住院医师的。
记得那时候,每台手术前都要认真的翻读文献,把每一台手术都视为经典,对待每一个case都很珍惜。
老的带年轻的,大的带小的。每个人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早上六点前就到了,西装革履的开早会的学习模式,然后7点进手术室开启一天的手术的手术模式。
手术间歇查阅邮件,术中以医疗和教学于一体的模式,一台接一台的手术到下午4点左右基本都结束了,然后回家继续开启写作和申请基金的模式。跟着这样的一台机器运转了1年半的时间,带我的老师磨练了我的意志力,忍耐力,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现在想来真是非常的感激。
经常在手术间歇期,我会倒地睡会儿
美国在早些年间也非常重视基础科研,现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就是美国NIH也非常重视临床科研。他们的临床科研申请下来的钱可以用来雇佣人干活,这就是和我们的区别,我们的很多基金只能拿来买东西,不能用来雇佣人,如果雇佣也不能花很多钱。
可以雇用人的优点在于,他们可以雇很多人来做这个项目,因为临床医生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又做科研又做临床,而且任何一个研究都不可能是研究者或者临床医生独立完成,雇佣越多的人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完善更好,群策群力。并且,做出来的成果越好,那么下一年就可以去申请更多的钱,然后能够雇佣更多的人来一起做研究,逐渐形成一个庞大领先的group,发表更多的文章和成果,越来越优秀,这就是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吧。
很佩服他们做事情的专注和这种有智慧的医学科研模式,早些年间很多的国人能够申请到去美国做实验的机会,也是正因为这些教授们申请下来的基金,雇佣了国人,我们的留学者才有了这样的机会和机遇。
回看4年过去了,自己虽然坚持了医疗的美国模式,但是对于科研上的那些,没能够做好,真是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