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目前的产科闹剧
今天又读到了俞培荣教授在美国的求学之路,一个非常优秀的中国人在美国著名的MD Anderson 肿瘤中心的整形外科做气管食管的再造。他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曾经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的他,考入了协和医院读了外科研究生,又去到美国做研究,经过一步一步的艰辛努力,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当上了整形外科医生。这其中的痛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深刻体会,俞培荣的经历代表了很多中国人在美国不畏艰辛取得美国行医执照的医生的辛酸历程,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是难以想象,甚至是难以启齿的。
很多曾经在美国学习过的中国医生可能都会有留在美国当医生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艰难还要吸引着国人去做,不是为了别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美国当上医生。美国为什么这么值得那么多国人拼了命的去努力当医生,因为尊重,这个国家尊重生命,这个国家尊重医生。当然这种尊重和信任不是一半天建立起来的,现在在我们这个国度谈这个,会被戏为扯淡的。因为我们的媒体导向就是喜欢抓一些医院丑闻来曝光来吸引眼球,哪个行业没有失败案例啊。医生是人,又不是神。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是无穷的。
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风口浪尖,很多朋友说着医生的各种不好的话,当周围朋友有了病或者不适的时候,会拨通自己朋友里面医生的电话咨询,挂号等等。不是作为医生的我不想去帮忙找人看病,是因为你打心眼里就看不上医生。每个行业里面都会有层次不齐,寺庙烧香还有不显灵的,你为啥不去砸寺院啊。
这样的医疗环境,只会不断的击打着年轻医生学医的积极性,只会让医学在我们国家更加的不受重视,未来我们缺乏的优秀的医生,完备的医疗资源。因为优秀的孩子不想冒这个风险学医,学医路漫长,一生都在不断的考试,写文章,申基金,晋职称。作为掌管着医生命运的部门,应该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出发,制定一套真真切切的百年计划,培养医生。美国的医生没有制度从19世纪就制定出来了,经过不断的修正更加的完善,全美一套完备的培养体系。我们国家的医生培养体系是今年制定一套方案,明年又出一套新的方案。今年你赶上这个了,不好意思,那算你倒霉。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典型的没有长远规划的发展体系。这种培养制度严重的削弱医学生的求医路,看看同学早就都在其他岗位崭露头角了,他还在这里做着小住院医师,经历着各种折磨的培训呢,可能这种培训还没有学到他想要学的东西。
如此漫长的医学之路,加上低收益率。很多高危的医学专业,比如儿科产科医生,很多人不想去做,风险高,收益低,和股票投资一样的道理。
医生的朋友圈里大部分是医生,医生在不断的埋怨着医疗体制和大的医疗环境。其实这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因为当我们老了的时候,都会去医院看病,到那时候可能会出现医生缺乏,导致看病周期延长,等待时间延长等等。以前找个熟人能解决的,现在找熟人可能也难办。
我们的医疗环境,不论是外环境还是内环境,大的医疗环境这个外环境,内环境是我们体制内的制度建设等等,都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需要做什么,埋怨怨恨只能加重环境的恶化和复杂,从每个人做起,互相尊重,放慢脚步。现在给熟人联系看病,我经常叮嘱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和医生护士产生矛盾,配合治疗,积极乐观。身体不适去医院,心情本来就沉重。你也要理解医生,天天和一帮心情不好的人打交道,那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啊。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责骂,互相理解,因为谁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