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对美女鼻子的描写为什么这么少?
鼻子是五官中最重要的部位,鼻子的形状,决定了人整个脸部的立体感,尤其是女性。如果眼睛和嘴巴不够完美,还可以靠化妆来弥补,而鼻子怎么办?古代女子如果鼻子不理想,她就很难进入美女的行列。
女性标准的鼻型是鼻梁挺拔,鼻尖圆润,鼻翼大小适度,鼻型与脸型比较协调,长度为脸长度的1/3,鼻翼两侧在内眼角的垂直线上,宽度是脸宽的1/5。“面如一朵花,全靠鼻当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器官。美女鼻子的标准是玲珑剔透,富有立体感。
古代对于美女鼻子的描写,有“鼻若琼瑶”的说法。琼瑶,美玉的一种,晶莹、光滑且温暖,用来比喻美女的鼻子很是贴切。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崔莺莺:“恰便是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清朝夏敬渠也有这样的描写:“伏犀贯顶,琼瑶鼻直起天庭”(《野叟曝言》第七十一回)。
另外也有形容女性的鼻子为玉葱的,以光滑圆润的玉葱来形容女人的鼻子,鼻骨坚挺笔直,鼻突圆润小巧,很有美感。
如落华生的《缀网劳蛛》写道:“流动的眼睛,软润的颔颊,玉葱似的鼻,柳叶似的眉,桃绽似的唇,衬着蓬乱的头发。”(1922年《小说月报》)
鼻子主要决定轮廓的价值,所以鼻梁应该和缓匀称地向两侧低落,鼻端应该微微隆起,显得圆润,但不是特别突出以至形成钩鼻,这是不美观的;美女鼻的下部必须比耳朵的颜色略浅,但不是没有血色的白,嘴唇上边人中部分应该略带红色。
古代文学作品对美女外貌的描写可谓触目即是,而位于脸部正中的鼻子却很少有人提及,可以说处于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
这种缺失状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美学只重视写神,不太重视写实。写神,就是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反映事物的本质。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可以在肤色(如脸色的变化)、眉眼(如眼神和眉毛的变化)、嘴巴(如嘴的形态变化)等方面反映出来,从鼻子上则很难看出。另外在古代,鼻子一直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而旧中国女人毫无地位和权力可言,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所以鼻子自然也就被审美者忽略了。
中国古代女性毫无地位和权力可言,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社会身份单一,因此人们较少关注、描写她们的鼻子,而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描写女性身体的其他各部位。“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鼻也,象鼻形。”“自”的字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作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解。
我们或许最终可以将作家(几乎全是男性)笔下,美貌女子五官中鼻子审美的缺失理解为:古代女子自我的缺失,她们的社会空间被压缩得极小,只留有美丽的躯壳。
更多鼻整形相关问题欢迎扫码添加师俊莉医生微信